滚球投注剩余时间 贵阳市云岩区教育改革实验区
实验主题: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
一、实验概念界定
区域教育共同体:指在一个县市,或者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分享合作,均衡发展”为基本问题,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一统的办学格局,整合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互动、合作、分享的教育互助组织、教育协作组织、教育发展组织,从而在区域内达到教育的均衡、持续、高效发展。
二、研究内容
基于前期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破解前期工作中的难题,在原有学区工作的要求下,深入推进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将加强以下面三个方面的研究:
1.优化各学区组织结构,结合实际局部调整学区教育共同体格局,使各学区教育共同体结构更加合理。
(1)结合实际调整学区共同体格局,促使我区教育纵横交错整体发展。
在原有五大学区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坚持1+x的基本模式不动摇(1所学区中心优质学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优化各学区组织结构,结合实际局部调整学区教育共同体格局。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各学区各组成校由浅层结合到深度融合,形成互相依赖,互利合作,共建共享共荣的教育共同体格局。研究能促进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发展合理的学区组织结构,不仅考虑引进优质学校,更要探索培养更多新优质学校。形成各学区成员校相对固定又可灵活生成的动态组织结构。将原有五大学区教育共同体调整为城中心、头桥、大营、东山、三马、未来方舟六大学区和云岩区高中联盟。
(2)优化各学区组织结构,促进学区教育共同体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试行中心校负责制,加大中心校在学区内的管理权限,对学区工作实行统筹管理。在资金使用、资源调配、督导考核等方面有一定权限。中心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优化学区教育委员会。组建以中心学校校长任主任,部分成员学校校长轮换任常务副主任,成员校校长、蹲点教研员任委员的学区教育委员会。以“相互尊重、公平对待”为原则,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并明确工作职责。商议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组织、协调和督促学区各项工作,落实管理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商讨制定学区内学校行政管理交流、中层干部挂职学习、教师交流、教科研交流等计划,研究解决学区内的学校管理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开展学区内的各项工作,在学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学区内管理要达到“六个统筹”:课程计划统筹、教学进度统筹、教研活动统筹、考试和评价统筹、教师培训统筹、评价激励统筹”。
(3)多举措促进学区内和学区之间干部和教师交流力度。
各学区教育共同体中心学校要积极承担起学区内优质师资孵化的责任,通过成员学校干部教师到中心学校跟岗挂职,优质学校干部教师到成员学校挂职支教,促进学区内教师交流。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学区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干部和教师对口帮扶三马学区教育共同体,整体提升三马学区教育共同体尽快赶上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补齐短板。在深入推进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中,保证交流和对口帮扶干部教师置换比例为被帮扶学校干部教师总人数的2%-3%,置换时间不少于3年。帮扶支教干部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和学区工作奖励中学校应优先考虑。
2.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
促进各学区各学校正确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形成,加强学区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1)以价值观转变为核心,建设学区、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共同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毅传道,挚爱求真”云岩教育精神为文化建构核心元素,继续深化学区共同体文化建设,明确各学区教育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探索各学区文化建构核心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力求构建能够被教师、学生、家长广泛认可和践行的学区教育文化。学区内各学校可在学区教育共同体教育文化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学校个性建设学校文化,确立各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在充分研讨与交流的基础上确立师生共同认可的学校文化。通过宣传、学习、定期开展实践活动等具体形式将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一校一品一特色。
(2)管理制度及制度文化。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建设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对人产生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制度文化建设要关注传统、习惯、规章三个方面的建设。各学区要研究制订各成员校必须共同遵守的学区章程及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各学校要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研究制订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及师生行为规范等。各学区要认真思考组织中小学章程建设,实现“一校一章程”。加强章程的宣传和践行,只有保证所有师生、教育管理者都认真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学区、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目标。
(3)学区工作实施考核制度。各学区工作及中心校的考核由区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以发展增量为核心指标,各学区的成员学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在各类考核评比中要有明显的进步,成员学校50%的教师业务水平要得到提高,并得到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不断完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主要对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等工作目标达成度进行综合考评,各学区的成员学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在各类考核评比中有明显的进步。成员学校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由学区教育委员会参照中心校考核体系制定,由中心校组织学区教育委员会实施。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学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将学区共同体建设任务分解到区教育局各部门及进修学校,分别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挂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责任制。采取“双轨定时督查”机制,即:定时对相关责任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定时以学区为单位对学校进行捆绑式考核,并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评机制。将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进修学校和区属中小学绩效目标考核。
3.团队建设与课堂研究
(1)以课题或专题研究为抓手,让管理有目标,研究有方向,培训有内容。
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能跨越式发展,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建设课堂是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深入推进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中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就必须放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改善及课程的创新与建设上。各学区、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及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选择一个以上能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课堂教育教学及课程建设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结合“理想课堂建设”、“新教育”、“中国好课堂”、滚球投注剩余时间 “十三五”教育改革实验区等实验项目课题开展学区、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及课程建设的研究。鼓励各学区、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进,群策群力,以课程建设课堂及教育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各校办学品质,最终实现师生健康发展,创造师生幸福生活。
(2)进一步加强管理团队、教研团队、培训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
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核心在于人的发展,在于教育共同体内的每一个人,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都得到发展。因此,在“联盟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重中之重确立为团队的建设,唯有人才是最大的资源。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团队、教研团队、培训团队、科研团队四大团队的建设,并对学生团队、家长团队建设进行有效指导。以上团队的建设将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师评选、教师培训等相结合,最大限度为促进各学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